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乱采乱食野生蘑菇危险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6  来源:中国消费网  浏览次数:862
核心提示:
  中国消费者报讯 春季气温回暖,雨水增多,野外长出不少蘑菇,引得市民纷纷采食,但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也屡屡发生。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发布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通报,今年以来,因食用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和中毒人数有所增加。相关部门发布提醒: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难以识别野生蘑菇有毒与否,一旦误食可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最好不要乱采乱食野生蘑菇。   据了解,我国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有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体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   广西、湖南等不少地方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报告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占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总数比例较大。由于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观无显著差异,目前尚没有简易快捷鉴别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日发布提示,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勿轻信民间流传的鉴别法。专家表示,民间流传的蘑菇颜色鲜艳则有毒、不生虫子的蘑菇有毒、易变色或破损后流出乳汁状液体的蘑菇有毒,以及遇到银器或大蒜变黑的蘑菇有毒,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等鉴别方法,已经被证实缺少充分的科学依据,并不可靠。   疾控部门提示,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据了解,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类似症状,是各种蘑菇中毒的共有临床表现,出现于误食毒蘑菇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因此,食用蘑菇后一旦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建议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而不去医院;同时保留食用过的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   疾控部门提示,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摘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食用。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乱采乱食野生蘑菇危险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