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吃香椿吃进ICU,到底是谁惹的祸?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187
核心提示:
   编者按:每到春天,大地回春,草木更生,就会带来一些人们年年期盼的美味。比如,春天的竹笋或是“蔬菜中的爱马仕”香椿。但是想好好品尝春天的味道还需要点匹配的科学精神,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危及健康,或者是有生命危险。   香椿味道很特别,是部分人喜爱的时令菜。前不久香椿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曾高达200元/千克,被笑称“蔬菜中的爱马仕”“餐桌上的劳斯莱斯”。   随着气温上升,大量香椿芽上市,价格逐步降了下来,也有更多人将它带回了家,重庆75岁的余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媒体爆料称,他在晚餐时吃了一大盘香椿炒鸭蛋,次日早上出现发抖、发冷、上吐下泻等症状,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食物中毒,还引发肝脏、肾脏等多器官衰竭,住进了ICU观察,险些丢掉性命。   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并不会导致中毒   按理说,每年那么多人吃香椿,如果真有毒,肯定有很多人进医院了吧。   查了一下网上的报道,类似的中毒事件虽然算不上多,但确实偶有发生。   比如2017年4月,江苏徐州的肖先生吃了一盘香椿炒鸡蛋(250克),结果很快感到“半边舌头都是麻麻的,还有点恶心想吐”。同月,鹤壁市的齐先生和家人采摘了两三捆香椿,用清水反复洗了好几遍后切碎腌了起来,中午做了香椿炒鸡蛋。两个小时后,齐先生也是半边舌头发麻,还有恶心想吐的症状。   网传香椿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亚硝酸盐,是这样吗?   香椿中有硝酸盐,也有亚硝酸盐,这是植物代谢氮元素的关键。   香椿中还有一种叫作硝酸还原酶的东西(别的植物也有),可以将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   由于这个酶主要在叶子里,因此香椿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茎,而且老芽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普遍比嫩芽高。   香椿嫩芽通常是紫红色,这是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各种黄酮类物质的颜色。   随着嫩芽成熟,紫红色渐渐退去,变为绿色,同时质地渐渐木质化,也就不好吃了。   尽管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比很多蔬菜要高,但并没有达到让人中毒的水平。   综合多个研究的数据,香椿亚硝酸盐含量每千克从几毫克到160毫克不等。   如果要让一个成年人中毒,大约需要300-500毫克亚硝酸盐,也就是至少需要吃2千克香椿。这么多香椿,别说炒鸡蛋,就是直接吃也不可能。   腌制4-8小时的香椿
  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导致中毒呢?   首先,我觉得不能排除“腌制”这个因素。   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香椿,硝酸盐含量差异极其巨大。   比如某研究发现,有个陕西香椿品种的香椿芽中,硝酸盐含量可以达到每千克3000毫克。   数据表明,腌制4-8小时的香椿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硝酸还原酶将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   所以如果香椿中的硝酸盐很多,短时间腌制后是存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可能的,鹤壁的案例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可能是食用后产生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吸收很快,通常中毒的潜伏期非常短,十分钟到半小时而已。而老先生是隔夜之后才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不太可能是香椿中的亚硝酸盐直接导致中毒。   如果香椿中的硝酸盐较多,也可以在肠道中被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导致中毒。   考虑到老先生年事已高,消化能力比较弱,又一次吃了太多香椿,这一推论是符合逻辑的。   食用时注意这些,
  就能安心享用香椿   总之,香椿中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想安心享用美味,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1.如果是炒鸡蛋,先焯水半分钟,可以去掉80%左右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2.如果想腌制后食用,先漂烫,再腌制一天以上,就不用担心亚硝酸盐中毒了。   3.购买香椿芽的时候尽量挑选紫红色的嫩芽,买后不要储存过久。   4.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老人、孩子,吃一小捆尝鲜足矣。   “重庆余大爷吃香椿导致器官衰竭”还有个疑点,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中并没有这个选项。   如果你搜索“亚硝酸盐”+“器官衰竭”,看到的几乎都是这一事件的报道,所以很可能香椿中毒还有个体差异的因素。   比如媒体报道过,济南王先生吃了几口香椿,15分钟后全身瘙痒、起皮疹,接着流泪、流鼻涕、胸闷、呼吸困难,随后迅速转入昏迷状态,这是过敏反应。   对于这样的个案报道,普通消费者不用太担心,概率太低了。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对“食物过敏”的症状有个基本了解,因为这确实可以是致命的。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立即就近送医是最好的选择。“就近”的意思是,即使社区医院都可能救你一命,而盲目往远处的大医院送反而更危险。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吃香椿吃进ICU,到底是谁惹的祸?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