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信息科技 » 正文

《玩具总动员4》:24年收官之作,皮克斯IP套路还能走多远?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汉辞  浏览次数:837
核心提示:
《玩具总动员4》与《千与千寻》同时选择6月21日上映,多少可以闻到硝烟的味道。《玩具总动员1》1995年上映时,带着“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光环,被誉为继《米老鼠》赋予动画声音和《白雪公主》开创有声彩色动画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同时以3000万美元制作收获3亿美元全球票房。
 




根据好莱坞业内的前期票房预估,影片的北美首周末票房有希望达到1亿~1.5亿美元



十倍的投资回报率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好莱坞的动画创作由此进入到3D时代。而斩获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的《千与千寻》,则代表动漫大国日本的另一种选择,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放弃二维动画,并始终追求完善和精美。


 


哪一类动画在当下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优势,市场是最具有话语权的。


 


按照目前两部影片的预售表现,想看《千与千寻》与《玩具总动员4》的人数相差近十倍,即便有粉丝将“硬核质量”等溢美之词赋予《玩具总动员4》,但业界还是唏嘘,皮克斯曾经的动画霸主地位,该如何保持?




狗尾续貂还是再创经典?


 


“千万别再狗尾续貂了。”资深动漫迷陈野第一时间得知《玩具总动员4》要上映时并不兴奋,毕竟皮克斯曾在9年前《玩具总动员3》上映时信誓旦旦地说过,这是系列最后一作。“说再见后推出新作,不是明晃晃地压榨情怀,就是妥妥地收割智商税。”


 


从系列影片的故事角度而言,《玩具总动员3》已是冒险地完美收官,当时距离第一部已经15年,距离第二部也超过1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小观众已经步入成年。好在皮克斯最擅长老少通吃,第三部中,安迪读了大学,成为追风少年,他将陪伴自己成长的玩具送给了同样喜爱玩具的小女孩邦妮。


 


“轻松诙谐的气氛下,整部影片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更像是一次告别的聚会。”带着这种莫名的感动,陈野成了“玩具总动员”的粉丝,也买到一组收藏级别的整套玩具。


 


《玩具总动员3》的“告别”堪称完美:捧走3座奥斯卡小金人,全球票房斩获10.669亿美元,迪士尼负责制作和发售的《玩具总动员3》相关商品,销售额达到20多亿美元。


 


至于为何会重启第四部,主创团队曾表示,《玩具总动员3》是胡迪和安迪故事的结局,但胡迪的存在危机没有被解决,而这正是第四部要探讨的问题。


 


不过,《玩具总动员3》的好成绩还是给主创团队带来一定压力。2014年,第四部准备推出的消息传出,引发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皮克斯一直像这样推出系列续集、兜售情怀,它终将走向死亡。皮克斯曾经的创始人之一艾德·卡姆尔(Ed Catmull)在他出版的畅销书《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很显然,如果“玩具总动员”系列被一部平庸的续集毁掉,那将是一件憾事,这也使得所有参与第四部的人要确保影片能达到观众期待的高标准。


 


而前辈们的加盟非常重要。


 


此次《玩具总动员4》的导演为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他导演过1995的第一部和1999年的第二部,制作人为安德鲁·斯坦顿、皮特·多克特和李·昂克里奇,他们曾参与过《汽车总动员》和其他几部玩具总动员的制作。拉塞特表示:“我们爱这些角色,他们就像家人一样。除非能比得上或是超过前作,否则我们不会轻易动工。第三部结束后我们没有考虑过再制作一部,但是主创们又提出新的想法,我很兴奋,决定自己做导演制作这部影片。”


 


最终,在前辈的创意碰撞中,玩具们与主人邦妮和新朋友,将开始一场又惊又喜的公路之旅。它们的结局如何?这些终将随着《玩具总动员4》的上映得到解答。


 


皮克斯的IP隐忧


 


《玩具总动员4》北美首映后,口碑与市场反响火爆。


 


根据票务平台Fandango网站的数据统计,影片预售开启24小时的票房数字已经打破动画电影的首日预售数据,超越去年同期皮克斯《超人总动员2》的成绩。根据好莱坞业内的前期票房预估,《玩具总动员4》的北美首周末票房有希望达到1亿~1.5亿美元。相较于北美地区,影片在中国内地反响虽没有那么热烈,但被视为《千与千寻》的最大竞争对手。


 


至于它能否超越《玩具总动员3》,成为传奇动画,一个月后才有答案。而围绕“IP系列支撑发展”的皮克斯模式,业界亦提出警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1995年至今,皮克斯上映了20多部动画电影,其中续集电影占到一半,尤其是近十年的10部电影中,续集就有6部。卡姆尔曾透露,皮克斯意图为每两部原创电影制作一个续集。但2010年后这个比例反了过来——推出两部续集,才能制作一部原创电影。


 


“更为人忧虑的是,其电影质量不稳定。”动漫产业研究者朱玉卿做过统计,在《玩具总动员3》之前的十多部皮克斯电影中,有大半是豆瓣8分及以上的,但在这之后8分以上的只有两部。


 


有好莱坞人士将皮克斯的得与失都归于迪士尼。


 


从1986年公司成立到1995年《玩具总动员1》推出,皮克斯的日子并不好过,是一家连年亏损、随时会倒闭的电脑技术公司,一度靠制作广告以及给企业做标识过活。


 




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1》以1.92亿美元的本土票房,成为当年美国票房冠军


 


1991年,皮克斯与巨头迪士尼结为合作伙伴,与迪士尼签订制作三部电脑动画长片的协议,并由后者负责发行。第一部就是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1》,影片以1.92亿美元的本土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1995年美国票房冠军。戏剧性的是,该片的巨大成功还促成了一件事情:皮克斯的老板史蒂夫·乔布斯因为此时坐拥10亿美元身家,被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请了回去。


 


皮克斯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黄金十年。从1995年到2005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系列创造多个纪录,此外《海底总动员》在上映短短八天内票房冲破1亿美元,刷新了《怪物公司》创造的票房神话。


 


但随着主要管理人员的观念不同,双方于2006年终止合作,皮克斯选择了以74亿美元价格被迪士尼收购。


 


“成为迪士尼的子公司,还是要为总公司服务的。”朱玉卿认为,这是规律。


 


作为一家娱乐业巨头,迪士尼一半收入源于IP衍生品,电影只是收入来源之一,而皮克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制作亲子电影。2006年迪士尼收购福克斯后,就宣布在迪士尼的主题乐园里新建“玩具总动员”疯狂游戏屋。2007年,它又宣布11亿美元重修加州冒险乐园,增添“汽车总动员”主题的游乐设施


 


但皮克斯的亲子IP系列还能为迪士尼贡献多久,就是问号了。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玩具总动员4》:24年收官之作,皮克斯IP套路还能走多远?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