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奥拉西坦等20种药品被列入首批目录。
据了解,首批纳入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20种药品,均为化药及生物制品,且多在神内、神外和ICU科室使用。记者注意到,上述药品也曾出现在多个地方的辅助用药监控目录中。以奥拉西坦为例,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奥拉西坦注射剂销售额为68.53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份“迟到”了将近半年的名单。名单面市的形式也非此前行业所预判的“全国辅助用药目录”,而是“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该人士还表示,尽管此次目录下发并非以“辅助用药”目录的形式,而是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形式出现,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并没有影响此次目录下发所起到的实质性作用。
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建立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目录内药品临床应用的全程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列入首批目录的20个药品中,均为化药及生物制品,并未包含中药注射剂。
对此,通知中也强调将加强目录外药品的处方管理,并对中药的处方管理作出要求,对中医类别医师以及其他类别的医师分别作了规定。此外,通知还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和国家中医药局对该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按照相关要求,各省要在《目录》基础上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对未纳入目录的化药、生物制品,医师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相应处方权限,合理选择药品品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并开具处方。对于中药,应该由中医类别医师和满足要求的其他类别医师开具处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