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一线城市年均工资均超10万?媒体:这样表达是种误导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6  作者:zhangdi  浏览次数:49
核心提示:
(原标题:一线城市年均工资均超10万?这样表达是一种误导)

截至7月4日,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2018年年均工资数据全部出炉。从数据来看,北京市平均工资排名第一,城镇非私营单位达145766元、城镇私营单位达76908元。排名第四的广州市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987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6719元。2018年广州、深圳两市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都以较高增速冲进“10万元俱乐部”,真正与京沪构成一个梯队。

相关媒体在发布消息时,都把“10万元”当作吸引眼球的最大看点,用了“一线城市年均工资均超10万”这样的标题,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事实也是如此,消息发布后,确实引来了广泛关注,但也引发了一定争论。

一线城市的年均工资确实已经超过了10万元,前提是非私营单位,而不是全部企业。以年均工资水平最高的北京市为例,非私营单位的年均工资已经达到145766元,处于较高水平。可是,私营单位年均工资才达到76908元,是非私营单位的一半略多。也就是说,如果把私营单位也列入其中,即便是北京市,可能也未必能够超过10万元。更何况,北京还有央企总部聚集这样的特殊情形。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年均工资“10万元俱乐部”,只不过是一个群体的概念,而非整体概念。如果用群体概念替代整体概念,那年均工资还可以更高。譬如银行群体、IT行业、互联网行业等,肯定远高于非私营单位。

退一步讲,就算在一线城市年均工资超过了10万,购买力如何,也是一个重要考量。要知道,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是全国最高的。按照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北京市2018年的房价平均达到6万,上海则超过5万,深圳与广州也在5万左右。也就是说,一年的工资,也就购买到2个平方米的房子。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40多年的工资才能买到,且必须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房子对多数居民来说,买是正道。那么,住房就是居民的生活必须品,而非一般商品。居民的收入,会主要用于购房。在房价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所谓一线城市年均工资超过10万,就不是一个很具说服力的消息。

数据有没有含金量,关键还要看购买力。对广大居民来说,收入可以低一点,但购买力决不能低。收入再高,购买力不高,也是白搭。特别在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工资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下,年均工资越高,可能意味着非私营单位的购买力越弱。很多方面的价格,可能会随着高收入人群的需求而变化。譬如孩子的幼儿园入学费、各种兴趣班收费、校外实习费、月嫂费等,都在快速上涨。同时,房屋租金也在随着房价水涨船高。如此一来,居民收入的购买能力就越来越差了。

所以,媒体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夸大一线城市年均工资的水平,误导舆论和公众,而应当实事求是地报道年均工资情况,分析年均工资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广大居民客观、理性看待工资增长,切莫让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群产生自卑感和不满情绪。社会的稳定,还是要以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为基础,形成橄榄型社会收入分布结构,而不是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两极分化,更不是一线城市的收入与房价不匹配、不协调。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一线城市年均工资均超10万?媒体:这样表达是种误导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