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拦腰砍价在即?安徽药招憋大招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19  浏览次数:55
核心提示:

安徽药品招标传来大动作:拦腰砍价箭在弦上。

近日,业内流传一则关于安徽省药品招标的动向消息:一是之前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配送商业维持原先配送商业,预计中秋节后国庆节前将会进行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单品种带量采购(抗生素类,抗肿瘤类,慢病类药品,不含4+7类药品)由安徽医保局主导,价格即将腰斩。二是合肥市医联体预计继续延续使用2018年年底报的《合肥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采目录2018版》共计5518个产品,进行带量采购,具体时间未知。

此次安徽药品招标采购有大动作恐怕未必是空穴来风。2019年8月22日至23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特别强调,要继续探索实施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谈判议价,组织省级单品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议价谈判,持续挤压药品价格虚高水分。要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开展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

回头追溯安徽省级达标还要回到2012年。当年国庆节后,安徽创记录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县级药品集中采购(这一方法后来被山东仿效),并在招标的过程中不动声色的完成了1048采购目录的制定。2014年,安徽又开展了全省基本用药(1118)的招标采购,在2015年初产生2014年基本用药招标结果,并确立了该省医保支付参考价=2014年基本用药采购省级中标价。

2015年年初,国家确立4个国家级医改试点,安徽榜上有名,迅即,安徽带量采购方案出炉,16+1走上舞台,平均降幅大约为15%,相当于公立医院此前的药品加成比率。2016年继续降低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同步置换为医疗服务价格,再次组织联合采购。

回顾安徽的招标历史,其实就是自我创新-突破-再创新的招标采购过程。新形势下的安徽药价怎么降目前未知,但医用耗材降价却是实实在在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7月,安徽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为主体,联合对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产品带量采购。采购量为2018年度两类耗材采购量的70%、90%,同时规定医疗机构采购使用量不得低于2018年度的80%。骨科脊柱类材料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国产品类平均降价55.9%,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国产品类平均降价18.1%,进口品类平均降价20.9%。预计两类产品年节约资金分别为3.7亿元和0.29亿元。对于安徽的带量采购效果,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规模不算大,但效果很明显。”

安徽药价接下来究竟该怎么降?笔者综合今年年初安徽省率先开始的抗癌药带量采购以及耗材带量采购方案相关内容,认为以下共性因素值得参考:

一、确保优先采购使用、不再二次议价。

二、临床优先使用。必须优先采购带量采购产品,简化采购程序,确保临床需求。

三、确保落实采购量。医疗机构一年内的采购量不得低于上一年度用量的80%。

四、强化保障回款。

五、保障产品供应(符合两票制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揣测,安徽新一轮药品招标的模式应该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由省级招标部门负责有限数量品种(主要是采购金额较大、临床使用较多、竞争性较强)的遴选和降价,产生的中标价格作为医保支付参考价,这次的区别是中标品种在各地市将不再开展二次议价。

二、各地市、县将省级采购之外的品种进行统计,进行带量采购,或由各地市、县自行组织,或委托商业公司进行打包采购。

无论如何,安徽省药品带量采购,在借鉴医用耗材、4+7、抗癌药招采的基础上,预计将会加强以量换价的火力,大幅开展降价。众多药企也要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应对降价。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拦腰砍价在即?安徽药招憋大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