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国家卫健委:2名肺鼠疫病例仍病情危重 正全力救治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作者:zhangdi  浏览次数:49
核心提示: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2名肺鼠疫病例仍病情危重)

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确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2例肺鼠疫病例后,我委高度重视,支持指导北京、内蒙古两地加强病例救治和疫情监测,同时强化内蒙古当地的疫源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并依法及时公开疫情信息,面向公众开展健康科普,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落实。

目前,2名肺鼠疫病例仍病情危重,国家和北京市联合医疗专家组正在全力救治。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已于11月21日全部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于11月16日确诊的1名腺鼠疫病例,继续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总体情况平稳,其所有密切接触者已于11月23日全部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于11月27日确诊的1名腺鼠疫病例,目前正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总体情况平稳,其4名密切接触者在当地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

目前,全国无其他新增鼠疫病例报告。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既往以腺鼠疫、肺鼠疫较为常见。腺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腺鼠疫主要因染疫跳蚤叮咬而感染,偶见剥食染疫动物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经人破损皮肤侵入感染。一般情况下,肿大淋巴结无破溃的腺鼠疫病人无传染性。肺鼠疫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性强,病死率高。

内蒙古存在较大面积鼠疫自然疫源地,接触染疫的鼠类或野兔等动物可能感染鼠疫。专家提示:鼠疫可防可控可治,在疫情发生地区,要做到“三报三不”,即报告病死老鼠、野兔等,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可疑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可疑疫源动物以及产品出疫区。

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 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 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 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国家卫健委:2名肺鼠疫病例仍病情危重 正全力救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