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当心新套路 送小玩具向小学生套取家长信息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玲红 文/图  浏览次数:1011
核心提示:


 


家长群里提醒“小玩具套路”


 


泉州网12月25日讯 最近,在泉州部分学校周边出现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提一袋小玩具,只要小朋友告诉他们家长的名字和电话,就能获得一个小玩具。很多小朋友不懂其中缘由就把家长的个人信息告诉他们。据了解,这群人多数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个人信息,就能多拉些客户,以便寒假开班。


 


报家长名字和电话 即可获得小玩具


 


最近不少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多位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遭遇“小玩具套取个人信息”的把戏。昨日,孩子在丰泽区上小学的郑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家孩子的遭遇。“我是听到别的家长在群里说这件事,晚上回家就问了她,没想到她很高兴地说‘那个玩具就是这么换来的啊’。”郑先生说,上周的一个晚上女儿带回来了一个塑料小风车,说是别人送的,当时他没在意。前天晚上一问才知道是孩子“中圈套”了。


 


“她就说那个人提了一袋玩具,只要报一下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就能送一个。然后,她就傻傻地把我的电话报给对方了。”郑先生说。


 


不仅是郑先生,孩子在鲤城区上小学的曾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除了提玩具袋套取信息外,还有一种是流动摊点,可以押注转盘,赢的奖励棒棒糖或再玩一次,也是只要填写家长名字和电话就可以的。”曾女士在家长群里说道。


 


有学校出手“清理” 主管部门介入调查


 


因为人员和摊点都是流动的,记者前往鲤城和丰泽几个学校周边走访,暂未遇到此类情况。


 


鲤城区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是前天收到家长反映的相关情况。昨天上午,学校已经联合执法部门对这类人群进行教育和清理。据学校了解,这些人员多数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这样的方法套取家长信息,是为寒假培训班拉客户做准备。学校已让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醒,切不可随意透露个人和家庭信息。


 


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教育部门,目前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


 


水晶泥仍未绝迹 135盒被下架销毁


 


泉州网12月25日讯 (记者李菁)日前,记者从泉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加强儿童玩具质量安全监管,泉港区进行为期三周的专项行动,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玩具店、食杂店、小卖部等开展全覆盖检查。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检查校园周边商店有无进货票据、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等;是否存在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三无)文具玩具;是否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危险攻击性玩具等行为。


 


此次行动,现场查扣在售水晶泥及“三无”、危险玩具共12箱,下架销毁“水晶泥”135盒,并依法分别对三家违法经营主体予以立案。被查扣的“水晶宝宝”“水晶泥”等玩具,因色彩鲜艳、价格低廉很受小学生喜爱。其中,有的水晶泥含有超过一定限量的硼砂,经过孩子的口腔、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可能会发生慢性中毒,造成隐患,应当引起家长重视。


 


此外,一些不合格玩具中易脱落的扣子、弹珠等小饰物、小配件,容易被幼小的儿童吞食或者塞入鼻孔,造成窒息的风险,如果是带有磁性材料的小零件,一旦被误食,还会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来源:泉州网




 
关键词: 危险玩具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当心新套路 送小玩具向小学生套取家长信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