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酸碱体质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6  浏览次数:63
核心提示:

2009年起,中医体质辨识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喧嚣一时的“酸碱体质论”骗局被揭穿,炮制者被课以重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流传甚广的“酸碱体质论”编造谎言说,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

实际情况是,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人体内的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不同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

吃酸性或碱性食物能不能变成酸性或碱性体质?

食物有酸碱性的区分,但无论食用酸性还是碱性食物,人体内存在缓冲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体质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构成。先天因素来源于父母,是先天遗传的,后天因素由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形成。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体质可相应进行调节来适应。如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和南方湿气较重的环境中,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中医将体质分为9种,比如阳虚体质的人吃海参会拉肚子,要吃温性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吃人参会流鼻血,要吃滋阴的食物。因此,体质养生要因人而异。

2009年起,中医体质辨识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要提高判断力,不要盲目相信或追捧所谓神奇养生方法。要看其是否符合常识,是否说过了头,背后有无科学数据支撑等。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酸碱体质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