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老年报]打造老龄事业“浙江样板” 浙江康养研究院首席专家如是说
2022-09-27 08:04:01
110 次浏览
来源:浙江老年报
编辑:陈蓦然
今年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去年底,国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是这份文件的亮点。
浙江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如何实现浙江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两个先行”的标志性成果。通过解码“浙江现象”,为中国老龄化总结“浙江经验”,创新“浙江模式”,为“共富浙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创制提供智力支持。
理论创新指引高质量发展
记者:早在2019年,由您参与主编的《老年价值论》一书中提出,我们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寿命已经是最长的,但我们还不能称为进入健康长寿国家。为实现新时代老龄工作新目标,您认为老龄化研究领域还需要有哪些关键性的突破?
答:我觉得应从三个方面加强老龄研究工作。
一是加强老龄学的基础研究。我国虽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22年,但在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数据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当前中国到底有多少失能老人?我国人均寿命增长与健康预期寿命提高带来的价值是什么?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发展会不会影响到年轻人就业?如果不影响,在不同行业领域如何去揭示其背后事实和规律,等等。
二是转变观念。《意见》提出,要把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如何融入社会活动方方面面,在全国所有省份及国家相关部门社会治理进程中落在实处,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拓展。
三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7亿,百岁老人人数居世界第一,但按照人口比例,仍低于日本及欧美等不少发达国家。经过20多年发展,全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又在49个城市积极探索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过去该如何总结?面向未来30年到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又该有什么样的理论创新,去指引下一步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
将“浙江经验”上升为全国引领
记者:浙江作为全国“共富”示范区,当前正着力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下半年,我省对1200万人开展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借助数字化改革成果,输出更加精准的老年人“数字画像”,方便今后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浙江老龄工作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请教授提供真知灼见。
答:我觉得也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理念先行。因为共同富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和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老龄事业同步发展?老龄工作、老龄服务方面如何缩小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老龄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是什么?
二是浙江与全国的制度建设要能够形成一个对接。《意见》提出,到今年年底以前要实现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统一方法,共享评估成果。1200万老年人完成评估完后,相关服务要能够及时跟上,特别针对那些健康老年人,他们文化活动、社会参与相关需求,有关部门是不是做好了相关准备。建议浙江在此次评估基础上,把浙江经验迅速上升为全国的引领。
三是浙江许多独特优势要进行理论总结。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反映在生活质量提高上,对当地健康长寿起到了哪些作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老龄产业、老龄服务方面,浙江有哪些独特做法,或者是标志性成果,应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加以总结、推广。
应对老龄化重在实践出真知
记者: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您认为全国一流养老智库该如何打造?
答: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智库专家队伍应有不同的学术背景,部分专家可以是非学术类的专家,包括来自基层养老服务的实践者、基层一线的实干家。中国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先从农村实践中不断摸索,并不是靠理论先行来指引。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未来老龄事业发展创新,重在实践出真知。
二是加强跨部门的创新融合研究。老龄工作要和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老龄工作不仅仅是老龄部门的事,要与综合性的社会治理相结合。《意见》强调,要把优质养老资源向老人的身边、床边、家庭周边下沉,要使老人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智库应在治理体系的改变、跨部门协作方面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
三是重大理论成果要落地生根。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四个“纳入”,即将老龄相关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范围。一流智库在创建过程,要把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形成重大理论成果,为推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
【专家名片】
杜鹏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亚洲大洋洲地区主席(2009年-2013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文刊载于《浙江老年报》2022年9月27日第1、2版。)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张楚怡)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