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提案者: 刘碧雁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重点支持大宗工业固废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提炼高附加值产品的建议关于重点支持大宗工业固废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提炼高附加值产品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428号
主办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会办单位: 省科学技术厅,省生态环境厅
复文标题: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8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刘碧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点支持大宗工业固废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提炼高附加值产品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优化大宗工业固废发展环境,不断创新综合利用体制机制,夯实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拓展综合利用途径、扩大综合利用规模,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是积极研发应用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按照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优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为大宗工业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供了有效支撑。近年来,“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处置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列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指南,“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规模利用集成示范”获科技部立项并支持经费2671万元。省级在科技支撑计划中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20余个、安排经费1000余万元,专题安排1143万元组织开展“磷石膏、电解锰渣、赤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磷石膏源头处理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磷石膏井下充填、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治理地质灾害及充填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大宗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技术,高掺量粉煤灰、全煤矸石烧砖技术、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高温石膏粉、α高强石膏粉等技术在全国领先;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煤矸石生产陶粒、粉煤灰生产超细纤维纸浆板、磷石膏大掺量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二是加快构建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减排、降害、增效”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施策,围绕大宗工业固废主要产生地,突出地域特点、行业特点、技术特点,推动建成了磷石膏制建材、制酸、充填胶凝材料,脱硫石膏制喷涂石膏,煤矸石发电,酒糟循环利用等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初步构建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材西南水泥公司、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公司、开迪绿色建材公司、开莱绿色建材公司、金正大公司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发挥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引领作用。在开阳县、息烽县、瓮安县、福泉市形成了以磷石膏、黄磷渣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在七星关区、盘州市、水城区形成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集聚区,瓮安县、福泉市列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三是深入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攻坚克难,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强化倒逼机制,全力推动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围绕磷石膏建材、充填、制酸三大利用途径,政府、企业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了一批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标准和市场推广等难点、堵点,建成了一批磷石膏制充填胶凝材料项目,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项目,磷石膏制建筑石膏、高温石膏、α高强石膏项目,以及抹灰石膏、石膏砂浆、板材等利用磷建筑石膏粉的新型建材项目,基本形成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全省当年磷石膏“产消平衡”。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四是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大宗工业固废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在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和填埋场所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及封场闭库等阶段,通过环评审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加强管理。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hj557-2010)判别大宗工业固废浸出液,督促责任主体严格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确保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和填埋环境影响受控。根据“原位修复、过程封堵、末端治理”的思路,研究应用赤泥库、锰渣库及磷石膏渣场污染修复技术,稳步推进污染治理。
通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时期,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总量达3亿吨,比“十二五”时期增加8600万吨,2020年综合利用率67.1%,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约12万个,减少堆存占用土地1.63万亩,成为贵州工业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抓手。
虽然我省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成效,但正如您建议中指出的,我省工业固废历史堆存量大,受资源禀赋、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随着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工业大突破,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我省主要工业固废磷石膏、赤泥、锰渣等综合利用都是世界难题,关键技术尚未有效突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主要依靠建材产业,消纳途径不多,规模化利用仍然面临困境。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待破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结合您提案中“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工艺分类、精准定位,杠杆带动、示范引领”的思路,不断完善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快构建跨产业协同、上下游协同、区域间协同的综合利用格局,着力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强化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综合利用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支持、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培育综合利用企业,努力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强化产废企业与利废企业间耦合协同,做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
二是加快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突破。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引进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央企与我省合作,加快攻克磷石膏、赤泥、锰渣、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有价成分提取、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创建综合利用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推广。
三是稳步推进污染治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深入开展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和填埋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对“十三五”隐患治理成效复核,严格贮存和填埋场项目准入,加强污染防治,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闭库治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隐患。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对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全力推动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助力贵州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