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18 09:42信息来源:荆门日报字体:[大中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系统党员干部将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新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展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凝练创新行动。坚持创新力量、项目、资金向主导产业集聚,实施“尖刀工程”,突破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高比能锂电池开发、热失控监测预警等研发项目,促进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特种车等整车制造技术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整合资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增强主导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等。
实施企业主体自主创新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壮大创新主体雁阵,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开展头部企业领航计划,强化企业在行业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标准、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领航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服务高企“春晓行动”、助企纾困“暖心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施科创“新物种”企业发展计划,支持企业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实施科研平台提质创新行动。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平台、重大科研平台、共性技术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企业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加速平台,探索深度孵化模式。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行动。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转化链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加强精准对接,提升转化效率,动态更新成果转化供给、需求、应用“三张清单”。加快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支持高校院所在荆设立专业化、规范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深化市校合作,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建设。
实施创新要素保障创新行动。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营造人才自由互动、要素顺畅交流、产教深度融合的“小气候”,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打造互信共赢的金融环境,持续推进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常态化开展“一对一”银企对接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打造精准高效的政策环境,推进科技惠企政策同财税、金融、人才等重点领域政策相协调。
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动。深化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改革,聚焦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命题、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每年择优立项支持10个左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善科技人员支持政策,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岗位竞聘、考核奖励等政策,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袁敏 陈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