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市政“光亮工程”温暖居民回家路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9  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53
核心提示:

小路灯折射出和谐社会的大民生,路灯照明不仅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记者日前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实体化运行工作,市城市管理局实施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提升市政“光亮工程”,将于年内完成主城区70条“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道路的补建整改工作。

30条道路已完成补建整改

按照《昆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实体化运行工作方案》要求,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拟定《昆明市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提升市政“光亮工程”实体化提升工作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

“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实体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要求市照明控制中心及各县(市)区管养单位加强巡查及维护工作,截至11月9日,共修复不亮路灯530余盏,处理控制柜、电缆等各类故障30余起。接下来,市照明控制中心及各县(市)区管养单位将加强已移交道路路灯的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修复故障路灯,确保满足市民对道路照明的需求。”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主城区梳理上报的70条“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道路补建整改工作,现已完成30条道路亮灯,剩余40条将按道路清单逐一分析,排出工期进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确保12月20日前实现亮灯,为市民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背街小巷亮起来

近年来,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指数,解决背街小巷因缺少路灯存在出行不便、治安隐患等问题,市城市管理局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等,在每年年初拟定照明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以补齐城市功能照明短板、提升照明品质为目标,开展“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道路补建整治,提高城市功能照明覆盖率和有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市城市管理局要求各县(市)区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和照明需求、环境特点,采用壁灯、吊灯、庭院灯等易安装、易维护的截光型灯具,在提升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眩光对住户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改造,昆明城区背街小巷夜间照明水平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速度适度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组织各县(市)区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全市范围内背街小巷的道路照明设施开展排查,摸清底数,常态化开展“有灯不亮、有路无灯”道路补建整治工作,同时按照“边发现问题边整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全市路灯照明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争取全面消除城市暗区。(昆明日报记者孙潇)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市政“光亮工程”温暖居民回家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