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产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21  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418
核心提示:

11月18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产,这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新的技术装备。

锦州31-1气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该气田新建一座水下生产系统,依托锦州25-1南这一亚洲最大连体平台进行开发生产,投产气井2口,高峰日产天然气约41万立方米,年产量相当于40万户家庭1年的使用量。

水下生产系统由井口、采油树及控制系统等构成,是油气开采的关键装备,通常用于深水海域。2021年,中国海油成功攻克该项装备。在浅水海域,全球海上油气开发基本都采用固定式导管架平台模式,将采油装备建在平台上,方便操作调节。但渤海海域航运、渔业发达,为了减少对海域的占用,中国海油在全球首创将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

为了成功研发这一系统,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联合攻关,解除瓶颈。3年来,研发团队制作图纸1264份、编制技术规范450份,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为实现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经济有效运用,中国海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联合14家相关单位和部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水下生产系统人才队伍中心和科研攻关创新高地。团队广聚英才,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完成18项设备调试和百余项的流程优化改造。通过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海陆联动作业提效、生产科研双管齐下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从基础概念设计到国产化实践应用的重大跨越。

目前,锦州31-1气田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运营成本。其作为低成本水下生产系统的国产化示范应用,将为后期建立渤海区域水下生产系统的标准技术体系打下基础。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成功投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