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数据中心(Underwater Data Center,UDC)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海底数据中心的概念是在微软2014年时员工头脑风暴活动ThinkWeek中被首次提出的,贡献这一想法的是在美国潜艇上服役过三年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与运营的高级研究项目经理SeanJames,项目的原理是将数据中心服务器装入防水的容器中并放入海底,利用寒冷的海水带走服务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以此达到冷却的目的。
2015年,微软启动了“纳迪克”(Natick)项目,着手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以提高其能效和可靠性;到了2020年9月,微软方面宣布项目验证成功……
也正是这一成功案例让当时寻求企业转型的海兰信创始人申万秋看到了希望。
2020年,申万秋决定,立即着手开展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以下简称UDC)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攻关,并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海兰云,以推动海底数据中心产业化落地。
最终,在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海兰信成为继微软之后,全球第二个海底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且,海兰信的方案相比微软方案解决了高海水温度海域的海水自然冷却难题。
海底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革,将成为行业新趋势。
最近,一则国际新闻揭开了另一家公司的神秘面纱。一家名为海底云(Subsea Cloud)的海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日前宣布了其三个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据悉,其计划在美国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附近海域,水下约9米处,部署一个长度为6米的集装箱吊舱,该吊舱可容纳800台服务器,随后将逐步扩展到100个吊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