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质检总局: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1  浏览次数:428
核心提示:

  编者按:近期关于“毒玩具”的报道甚嚣尘上,关于中国玩具标准的大讨论正在持续,针对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的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及可溶性重金属”等专业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技术专家今天(5月31日)在质检总局网站发布文章介绍了相关情况:

技术专家介绍儿童玩具标准等有关情况

  【中外玩具网 · 标准法规】儿童是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不合格的玩具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一直在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动态,不断完善我国玩具产品标准,以及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把玩具产品质量安全关。日前,针对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及可溶性重金属等问题,技术专家介绍了有关情况。

  一、什么是邻苯二甲酸脂

  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增塑剂。目前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10多种,为无色油状液体,无味或气味很小,挥发性较低,广泛用于各种日用品以及医用产品。邻苯二甲酸酯主要功能是软化PVC塑料,增强其柔韧性,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对邻苯二甲酸酯做过一些安全性评估。欧盟主要采用给动物大量喂食纯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发现食用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的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受到了不良影响。但食用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INP、DIDP、DNOP)的动物,未发现其生殖和发育受到影响。同时欧盟对人体也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至今没有提供有关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报告。美国是由疾病预防中心(CDC)对大量人群进行检测,调查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的暴露情况,至今也未发布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报告。

  二、我国玩具标准与国际标准、欧美标准的比较

  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可迁移化学元素(主要包括可溶性重金属)等所有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ISO 8124《玩具安全》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各国发展不同,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并没有全球一体化,各国根据自身国家情况制订不同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因此,企业生产加工出口的产品进入不同国家市场必须符合不同市场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这是进入国际市场最基本条件。

  (一)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欧美标准中关于可迁移化学元素限值的比较。目前,我国玩具标准与现行的ISO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在有害元素可迁移限量上的技术指标是等同的(见下表)。

  欧盟2008年底对玩具指令进行了修订,有害元素的限制由8种增加到19种,新增了铝、硼、钴、铜、锰、镍、锡、锶和锌等11种迁移元素。新指令明确规定对这19种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要到2013年7月20日才执行,而且欧盟尚无这些新增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标准。

  美国2008年8月14日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对儿童用品中所有可触及的材料和油漆提出了新的严格的铅总量限制。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美国最近又发了一个新的文件规定:原定于2011年8月14日执行的总铅限值暂不实施。

  针对欧盟和美国有关玩具中有害元素的新规定,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跟踪研究,并将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关于可迁移化学元素限值的比较

   >>相关阅读:
    广东玩具协会:对“毒玩具”事件的几点辨析
   
 新华网:广东玩具协会回应“中国孩子受毒玩具威胁”说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质检总局: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