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7  作者:zhangdi  浏览次数:56
核心提示:
(原标题:洛阳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

据洛阳日报3月4日消息,3月1日,从在郑州举行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纱厂西路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原来推测装在青铜壶中的千年“美酒”不是酒,而是“仙药”。

西汉大墓出土的青铜壶及壶内液体 记者 张怡熙 摄

去年10月初,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在纱厂西路发现一大型西汉空心砖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有不少填补省内考古空白。其中,在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保存了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被初步判断为西汉“美酒”,引发热议。

这些液体到底是不是“美酒”?为确定该青铜壶内液体是什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合作,对该青铜壶中的上清液和下层沉淀进行了取样。

“经过科学检测,该青铜壶中的液体为矾石水,是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和明矾石的水溶液,是古人用的一种‘仙药’。”该项目发掘负责人潘付生介绍。

西汉时期,汉武帝对于长生不老很迷恋,曾用重金派人炼制长生不老药。在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水法专著《三十六水法》中,就有“取矾石一斤,无胆而马齿者,纳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两覆荐上下,深固其口,纳华池中,三十日成水”的明确记载。

“这是古人用硝石和矾石制‘仙水’的流程。”潘付生介绍,我国古代炼丹术有水法与火法两种形式。水法最初用于饮服成仙,后来用于炼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这些液体,是首次确定了的古人用水法制作的“仙药”,为研究古人的升仙思想和升仙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此外,墓主人身份也有了定论。通过该大墓与西侧紧邻的一空心砖墓的关系,以及西侧空心砖墓出土的双面印文为“耿大印”“耿少翁印”的铜印,判断两个墓为耿姓家庭墓葬。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