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香港:食安中心公布二月份食物安全报告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9  来源:香港食安中心  浏览次数:475
核心提示: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三月二十九日公布上月食物安全报告,结果显示在约九千七百个完成检测的食物样本中,除较早前公布的四个样本外,其余样本全部通过检测,整体合格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中心发言人表示,中心对约一千个食物样本作微生物检测,约一千九百个样本进行化学检测,及余下约六千八百个样本(包括从日本进口食品中抽取的约六千四百个样本)作辐射水平检测。   微生物检测包括致病原及卫生情况指标,化学检测则包括除害剂、防腐剂、金属杂质、染色料及兽药残余等。   检测样本包括约二千七百个蔬菜、水果及其制品样本;约六百个谷类及谷类制品样本;约四百个肉类、家禽及其制品样本;约六百个奶类、奶类制品及冰冻甜点样本;约一千四百个水产及其制品样本;及约四千个其他类别的食物样本(包括饮品、烘焙食品及零食等)。   四个不合格样本分别为三个除害剂残余超标的蔬果样本及一个含有害污染物苯并[a]芘的椰油样本。   中心已跟进不合格样本,包括通知涉事商户有关化验结果、指令有关商户停售问题食品和追查问题食物来源。   自《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第132CM章)(《规例》)二○一四年八月一日生效至今年二月二十八日,中心在进口、批发和零售层面抽取了逾十六万九千三百个食物样本进行除害剂检测,整体不合格率不足百分之零点二。   发言人补充,食物内的除害剂残余过量可能是业界没有遵从优良务农规范,例如在农作物上使用过量除害剂及/或除害剂未有足够时间分解前便进行收割。《规例》中厘定的食物内除害剂残余最高残余限量并不是食物安全指标,而是在按照优良务农规范而施用除害剂的情况下,食品中的最高除害剂残余水平来制定,因此进食除害剂残余超标的食物并不代表一定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在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污染物。苯并[a]芘对人类基因有害,并会致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苯并[a]芘列为「令人类患癌」的物质,市民应尽量避免摄入苯并[a]芘。   发言人提醒业界应确保其提供的食物适宜供人食用和符合法例要求,消费者则应光顾可靠的商铺及保持均衡饮食,以减低风险。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香港:食安中心公布二月份食物安全报告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