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坚策建材有限公司
资料信息
认证信息
厂家/品牌:坚策型号:JCDM类型:变形缝外形尺寸:30mm重量:30kg缝宽:75mm基座:1.5mm面板厚:1.5mm颜色:白色面板宽:/ 屋面变形缝图集 金属卡锁型变形缝:由铝合金基座、铝合金边侧盖板与铝合金中心滑动板组成,中心滑动板夹在边侧盖板与铝合金基座之间,外观整洁、安装方便。适用于50mm-200mm缝宽。 屋面变形缝-产品特点 优点:性价比较高,相对橡胶嵌平型,金属盖板型的耐久性能更好,和搭配各种外装饰来说,都较为协调,相对于金属盖板来说,安装比较方便,如果缝宽内侧间距不相等,安装时,可以向缝的两个相反方向(外侧)移动一点,使之等宽,另外对基层的平整度要求也没有盖板型的高,安装速度较盖板型的高很多,工序作业上也较为灵活。 上人屋面变形缝特点及变形缝安装 上人屋面变形缝设置要求 1、所选择的盖缝板的形式必须能够符合所属变形缝类别的变形需要 2、所选择的盖缝板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必须能够符合变形缝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需要 ,如防水、防火、美观等 3、在变形缝内部应当用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柔性材料来塞缝,例如挤塑型聚苯板、沥青麻丝、橡胶条等,以防止热桥的产生 5做法: 1、加强基础处理 2、加强结构易变形处的刚度 3、做后浇板带 变形缝选用设计原则: 1、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变形缝项目设计中变形缝所在部位的防水和防火要求选配止水带和阻火带,并在项目设计中注明。对于严寒及寒冷地区有保温绝热要求的外墙和屋面变形缝,生产厂可根据项目设计的热工要求在阻火带内增设绝热材料。 2、对防水要求较高的楼地面变形缝除可设置止水带外,还可以选用在铝合金基座上装有只说胶条的产品。有特殊要求的楼地面变形缝还可以在缝内设置排水槽。这些要求在项目设计中说明并解决好下水排放问题。 3、对防止噪音要求较高的楼地面,可以选用带有橡胶防噪音的产品。 4、为保持室内设计的整齐美观,在同一项目工程中,内墙与顶棚应尽量选用同一型号产品。地面与墙面如果无法选用同一型号的产品,也应尽量选用宽度和材料相同的产品。 5、楼地面变形缝装置应与钢筋混凝土主题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一般有两种情况:当先固定变形缝装置,后做楼地面装饰层时,钢筋混凝土主题结构应按构造详图的要求向上做翻边货向下做凹槽;当先做楼地面装饰层后固定变形缝装置时,将由生产厂家配合提供标准的槽口尺寸,并在项目设计中交待。 6、对于隔音要求高的公共建筑,在项目设计中应说明对变形缝空气隔声量的要求,由生产厂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上人屋面变形缝/JCDGM 变形缝适用缝宽:100mm (可定制) 变形缝面板材质:纯铝板 变形缝基座厚度:1.5mm 变形缝基座高度:3.078mm 变形缝面板厚度:1.5mm 变形缝面板宽度:280mm 楼面变形缝图集做法 楼地面抗震型变形缝MSDSZJ-价格说明: 1、变形缝参考图集:04CJ01-3-1/12 坚策型号:JCDGM 2、变形缝适用缝宽:100mm,另外可做其他缝宽 3、变形缝基座厚度:1.68mm厚 变形缝基座材质:铝型材 基座发货长度:2.5 米/根 4、变形缝中心板厚度:1.5mm厚 变形缝中心板材质:2mm厚镀锌钢板 中心板发货长 度:2.5米/块 5、价格含材料费(不包括阻火带),不含税金、运费及安装费 优点:安装成型后,变形缝部位只显示出2条小小的胶条,整体上和两侧的装饰层协调,平整,缝宽变化,调整灵活,适合多种缝宽,如果配置标准,具有减震抗震的作用。 地面抗震型变形缝MSDSZJ-相似可替代款 楼地面抗震型变形缝美硕主打有两款,一个是JCDGQ,另一个是JCDGWQ ,他 们可互为替代品,主要区别在于JCDGDM 是靠橡胶伸缩,JCDSZ是靠填缝胶伸缩。 抗震缝,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该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着房屋基础顶面全面设置,使得建筑分成若干刚度均匀的单元独立变形。 抗震缝宽度:2010版抗震规范对缝宽要求更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7条规定 多层砌体结构 缝宽可采用70~100m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4条规定 框架结构 缝宽小为100mm 缝隙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装修后可完全隐藏抗震缝,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 1抗震缝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precautioncriterion 衡量抗震缝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说明】2.1.1和2.1.2条的两个术语,按《分类标准》2008版的术语修改。 3地基抗震缝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aE=ζa-a 式中(4.2.3)-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ζa——地基抗震缝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a——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采用。 5.5抗震缝变形验算 5.5.1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5.5.1)产攀≤[θe]h △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 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 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θ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h-计算楼层层高。 表4.2.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岩土名称和性状ζa 1.0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150≤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稍密的细、粉砂,100≤fak<150的粘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 【说明】本条未修改,同2001版4.2.3条。 4.2.4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 p≤-aE(4.2.4-1) 式中pmax≤1.2-aE 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pmax——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大压力。(4.2.4-2)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说明】本条未修改,同2001版4.2.4条。 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3.1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说明】本条未修改,同2001版4.3.1条。 4.3.2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粘土。 【说明】除4.3.4条中已有规定外,本次修订拟明确液化判别所考虑的深度范围为地面下20m。 4.3.3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 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注: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3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o+db-2 dw>do+db-3(4.3.3-1) 式中dw(4.3.3-2)du+dw>1.5do+2db-4.5(4.3.3-3)——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 高水位采用; 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 db——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 d0——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4.3.3采用。 表4.3.3液化土特征深度(m) 饱和土类别7度8度 67粉土 78砂土 注:当区域的地下水位处于变动状态时,应该按照不利的情况考虑。 【说明】本条未修改,同2001版4.3.3条。9度89 4.3.4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 在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βM[0.94ln(ds+2)-0.1dw-0.31]/ρc 式中(4.3.4)Ncr——判别标准贯入液化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3.4采用; 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dw——地下水位(m); ρ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βM——与设计地震分组相关的调整系数,按表4.3.5选用。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表4.3.4液化判别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抗震缝的小宽度: · 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其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框架房屋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当高度不超过 15m 时,可采用 70mm;当高度超过 15m 时,6度、7 度、8 度和 9 度相应每增加高度 5m、4m、3m 和 2m,宜加宽 20mm; 二、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款数值的70%。 震缝置及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