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信息科技 » 正文

国产动漫如何前行:慢下来?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2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安仁  浏览次数:743
核心提示:

  从每秒24帧的纸本彩绘到赛璐璐套色,从水墨动画到三维制作,百余年来,漫画艺术家用动漫语言讲述各民族奇幻传说,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动漫手稿背后,不仅有各国电影工业的较量,也有着创作理念、文化产业的比拼。


 




赛璐璐示范展厅 安仁摄
 


  7月21日,“动漫原画特展——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400余幅动漫原画与珍稀赛璐璐,囊括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及热门日本动漫;无独有偶,今年暑期档的动漫影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前上映的《超人总动员2》在国内市场业已完成3.5亿元票房。紧随其后,国产动画影片《风语咒》上映在即,精美制作搭配本土故事,备受期待。


 


  今夏,动漫影片的较量与动漫文化的对比交织上演。漫画“祖师”特展与动漫影片竞争之际,国产漫画路向何方,引人深思。


 




“米老鼠”创作原稿 安仁摄


 


  需要时间打磨的艺术


 


  6月22日,《超人总动员2》在国内首映。令影迷感叹的是,这一续集之作与上部作品居然时隔14年之久。据悉,国漫《风语咒》也历经多年筹备。动漫,尤其是优质作品,其策划、制作周期之长,是世界话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米老鼠”诞生之初,精致的设计构思、复杂的工艺难度,就决定了漫画和动漫是一项需要时间打磨的艺术。


 


  在动画影片中,快速流动的画面背后,是每秒24帧的“后勤”保障,相对应动画制作中一秒的动作,需要24张静止画面组成。由此,一部60分钟的动漫作品就需要8万多张手稿有序组合排列,才能令观众看到流畅、生动的画面。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屏幕上鲜活的动漫人物,都需要画家一笔一划勾勒,并不断加工修改。


 


  即便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画面的细致刻画仍需要大量时间雕琢。有数据统计,迪士尼动漫的制作周期大多在四年以上。但是在国内,除了少数精品外,一些作品只有一两年的制作周期,往往成为“快餐”,难以打磨出精品。


 


  业内有声音指出,“现在行业发展比较急功近利,总想着在很短的时间内赚钱,国际上优秀的作品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打磨,这是行业规律,急不得”。


 


  如今,不管是迪士尼还是国产动漫,其制作经验都证明,只有精心打磨,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国产动漫《大鱼海棠》经历了12年磨一剑,《大圣归来》从无到有历经8年坎坷,今年被动漫迷寄予厚望的《风语咒》也经历了5年筹备、3年制作……


 


  “慢下来”不但是动漫成功的法宝,也是国内业界长期的呼吁。


 




迪士尼漫画创作场景复原 安仁摄


 


  定位之思与人才之争


 


  能够慢下来的国产动漫,着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始与进口动漫展开同一层次的竞争。时间前移二三十年,国漫曾一度火热。《海尔兄弟》《黑猫警长》《葫芦娃》《西游记》等经典作品,不仅在国内闻名,也拥有一批海外粉丝。《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是因《铁扇公主》而下决心从事动画行业的。


 


  当下,我们却不得不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中博取生机。在“启蒙老师”面前,需要竞争的实力和勇气,更需适应竞争的机制保障。


 


  前几日,央视直指动漫基地B站,将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动漫置于页面上。这背后实则是国内动漫影片市场定位模糊、缺乏明确分级管理的结果;前些年,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内容简单粗糙、低龄化严重,损害了国产作品的口碑,有的儿童模仿剧中情节,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影片分级,阻碍了国产动漫影片的发展。


 


  此时,进口动漫却不断抢占市场,低龄阶段的《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天线宝宝》风靡网络;《寻梦环球记》《疯狂动物城》面向全年龄段,既符合儿童审美需求,也能满足成年观众的情感体验,在国内斩获口碑与票房。清晰明确市场定位,实行科学的分级管理,迫在眉睫。


 


  同时,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的缺乏与不完善,也制约着动漫前行之路。


 


  二十世纪90年代,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人才济济,开辟了中国动漫的“上美时代”,诞生了一批佳作,《宝莲灯》《哪吒闹海》热播。而后,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了影片创作。


 


  7月16日上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国家二级摄影师王世荣去世。这位曾为《大闹天宫》《舒克和贝塔》操刀摄影的艺术大师离世引发对动漫人才的担忧。


 


  许多动漫制作人察觉到人才是国漫崛起的关键因素。一些网络视频平台纷纷花重金挖动漫创作人才,许多高校开设了动漫相关的专业课程。但是对于基层的动漫创作者来说,如何生存还是难题,报酬不高,机制不完善,使得一些年轻人慢慢失去了创作的热情。


 


  “就是要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否则理想情怀都太过苍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说。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核心研发环节的动漫人才不足5万人,动漫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动漫行业能否新人辈出,至关重要。


 


  迪士尼从开创以来就一直坚持‘艺术家负责制’,保证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给予充分的尊重。国内学者提出:中国的企业要向迪士尼学习,不能总是体现老板的意志或对效益的追求,而是要尊重艺术家的追求、尊重艺术规律。以艺术家为中心,保护创作热情,维护市场环境,改革人才制度,国漫的前行之路才有保障。


 




漫画创作手稿 安仁摄


 


  阐述传统文化或为新路


 


  创作时间之思、人才之争、定位分级管理,是确保动漫“正常”创作的基础;题材准确,主题鲜明,是作品成功的致胜法宝。


 


  1998年,迪斯尼公司创作作品《花木兰》面世,继而《功夫熊猫》系列热映,在国内引发追捧之时,一个重要问题也放在中国动漫人面前:为什么外国公司能够用自己的创作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而我们却未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推向世界?


 


  编剧汪海林先生曾说,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是功夫熊猫成了好莱坞的,《木兰诗》是中国的,可花木兰也成了好莱坞的?


 


  作为《阿凡提》《西游记》《邋遢大王奇遇记》等作品的剧本创作者,凌纾一生从事动画创作。他始终认为,“好故事是好国漫的核心”,他认为国漫要崛起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讲好自己的故事。他说,“中华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国漫的发展必须根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日常生活,才能保持国漫鲜明的东方特征”。


 


  凌纾之言的背后,是国漫的模仿之举。在日美动漫的影响下,许多国漫的创作者纷纷走上了模仿的道路。当前,古风国漫表面上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内容文字却因循日本风格。


 


  国家一级美术师、动画导演曹小卉曾说,“民族文化是国漫创造力的源泉,是国漫产业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国漫的创作者和青年观众都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有理解、热爱中国文化,才能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特色,在致敬经典的同时超越经典,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国漫作品,最终进阶世界动漫梯队”。


 


  不可否认,国产动画电影相比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对比好莱坞等进口动画电影,仍有进步空间。当前,进口动画片不断向内地观众靠拢,“蚕食”市场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观众欣赏水平。国产动画电影距离比肩欧美、日本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今年暑期,《小悟空》《美食大冒险》《风语咒》等多部动画片上映,丰富的创作案例,是动漫改革前行的铺垫。近年《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作品的成功,透露出国产作品在内容创作、技术层面上进步明显,在画风、色彩、特效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以浓郁的中国风受到观众好评。只有从业者持续努力,才能真正缩小国漫与国际同行的差距,进而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国产动漫如何前行:慢下来?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