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信息科技 » 正文

日本动画代理商羚邦是怎么做到年营收4.76亿港元的?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9  来源:三文娱  作者:Wind  浏览次数:966
核心提示:
2019年5月21日,羚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邦)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近期,羚邦发布了年度业绩公告。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羚邦收益约为4.76亿港元(以下金额单位均为港元),同比增长了51.5%。获得纯利约1.06亿,同比增长了12.4%。


 




 


羚邦是一家第三方媒体内容发行商,于2000年9月于香港成立,主要业务为发行动画片、戏剧、电视剧及电影等媒体内容,以及授权角色IP进行商品生产及活动推广。总部位于香港,在大陆和台湾均有分公司,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地区开展业务。


 




 


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按2017年收益计算,羚邦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日本动画发行商,约占14.1%的市场份额,把同行劲敌“木棉花”、“杰外动漫”甩在身后。


 


这家有近20年历史的内容品牌代理商,曾获得过“中国授权金星奖”等奖项,有着丰富的IP授权业务经验,在引进日本动画和发行上很有一套,光靠一年的节目发行就能赚4亿以上。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以日本动画片为主的内容发行


 


羚邦的主要业务板块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媒体内容发行,另外就是品牌授权。媒体内容发行业务的收益是羚邦的主要收益来源,约占业绩报告期内总收益的89.3%。其收益由去年约2.91亿增加45.9%至本年度约4.25亿,主要是由于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发行的版权较2018年的更受欢迎,导致有效版权发行数目增加及每项版权平均价格上涨。




 


羚邦的业务结构


 


在媒体内容发行业务中,期内的发行授权媒体内容的收益约为4.21亿,戏院放映收入约为312万。目前可用的有效媒体内容版权数目为386个。


 


羚邦虽然也有发行电视剧等节目,但其在发行日本动画方面地位较为卓著。业绩报告期内,日本动画发行的收益占总收益约81.3%。


 


日本动画分为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先说动画电影。羚邦近几年一直在港台地区发行日本动画电影。如《游戏人生ZERO》、《我的英雄学院剧场版:两个人的英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等。由渡边步导演执导的《海兽之子》亦于今年7月25日在香港上映。
 




 


羚邦在引进日本动画电影的同时,还会负责对影片进行翻译,而不是外包给其他公司。由于羚邦多年与日方公司合作,合作默契也在不断提高,电影引进的速度也在增快。最快的情况是:需要引进的动画电影在日本上映前,羚邦就能收到剧本并开始进行翻译,翻译完交由日方审批,审批通过后很快就能在香港上映。


 




《海兽之子》


 


接下来是电视动画。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羚邦发行的日本动画片有《Double Decker!道格&基里尔》、《轻羽飞扬》、《高分少女》、《我的英雄学院》第3期及《OVERLORDⅢ》等,至少34部。这些日本动画片大多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发行。


 




 


羚邦在2019年1月以前,每个月至少发行8部日本动画片,但在1月以后,羚邦或许因为忙着做上市的准备,作品发行数量开始骤减,19年1月仅发行了5部,其中在大陆发行的只有1部。19年4月,羚邦只发行了2部日本动画片,分别是《一弦定音》和《八月的棒球甜心》,且没有一部在大陆发行。


 




 


到了19年7月,羚邦稍稍增大了作品发行数量,共有5部日本动画片,其中《石纪元》在大陆由腾讯视频、bilibili、爱奇艺上线。此外,羚邦除了给常规的几家平台上线以外,还增加了KKTV、Hami Video、中华电信MOD这几家台湾OTT/IPTV平台合作方。


 


羚邦能稳定提供多部日本动画片,在于其与内容授权方建立了良好关系,其中包括Aniplex.、Avex Pictures、角川集团、讲谈社、松竹、Sunrise及东宝。


 


除了购买日本动画片的播放权以外,羚邦还会主动投资制作日本动画片。羚邦曾先后加入到《龙心战纪》、《失落的歌谣》、《轻羽飞扬》、《RErideD-跨越时空的德理达-》的制作委员会中。投资总额为1,840万,收取相关投资收入380万、发行收入3,320万。


 




《龙心战纪》、《失落的歌谣》、《轻羽飞扬》、《RErideD-跨越时空的德理达-》


 


打造自己的点播平台


 


羚邦于2016年7月开始与TVB集团合作,向TVB授权视频点播权,即在TVB自家的OTT平台“myTV SUPER”上上线日本动画内容。而这些动画节目会收录在myTV SUPER的“Ani-One”点播区里。


 


Ani-One,全称“Anime for everyone!”,是羚邦推出的主打日本动画节目的点播频道。目前已在香港的myTV SUPER、马来西亚及文莱的“dimsum”、台湾的“LINE TV”入驻。


 




 


myTV SUPER里的Ani-One点播区


 


据统计,myTV SUPER的Ani-One专区已上线99部日本动画节目。比香港另一家大型OTT平台Viu多出25部。dimsum的Ani-One专区的片库较小,仅为27部,这或许跟当地的内容审查有关。LINE TV的Ani-One专区未能统计。


 


凭借广泛的媒体内容,羚邦对专有Ani-One品牌抱有信心,并希望让其在亚太区扩充市场份额。鉴于有关潜质,羚邦有意采用统一的Ani-One品牌及类似业务策略,并与其他媒体平台(例如亚太区的在线娱乐平台及电视频道)合作,以进一步扩充视频点播服务。




不可轻视的品牌授权


 


羚邦的另外一个大业务板块为品牌授权业务。自主要从事品牌授权业务的“羚邦动画(国际)”于2018年8月成为羚邦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后,其品牌授权业务得以进一步扩展。


 


羚邦的品牌授权业务主要体现为,于亚太区从事:


 


若干商品授权(供于玩具、服装及鞋履、保健及美容产品以及餐饮使用)


 


大型实体娱乐授权(供于活动、主题公园、商场、咖啡店及餐厅使用)


 


促销权授权


 


业绩报告期内,羚邦进行了“小王子”、”姆明”、”奇先生妙小姐”、”吃豆人”、”小猪佩奇”、”睡衣小英雄”及”变形警车珀利”的品牌授权。品牌授权业务的收益约为5,096万,其中品牌再授权收益约为3,230万,提供授权代理服务收益约为1,767万,销售商品收益约为98.7万。


 


目前,羚邦可用的品牌數目有114个。其中知名品牌包括:“加菲猫”、“变形金刚RID”、“小马宝莉”、“大富翁”、“emoji”、“高达”、“银魂”、“死神”等。


 




羚邦持有的知名品牌一览


 


然而商品授权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根据羚邦在香港电台的访谈可以得知,一般羚邦取得一个以玩具主导的儿童动画片的IP,会先算好时间,安排电视台或串流平台的播出时间。然后在节目未播出的准备期间开始进行招商,即寻找卖服装、鞋、书包等商品的厂商来制作动画的衍生品。


 


厂商的制作期需要时间,加上商品给日方审批又需要时间。若两者加起来的时间正好在动画片开播的时候,这就是衍生品售卖的最佳时期。若日方审批不通过,要返回重修,通过的时间已经在动画片播完之后,则会影响商品的销售。并且,日方的审批比较严格,审批时间又比较固定(如一周只有一次审批会议),衍生品的审批过程并不简单。据称,时间的把握和计算是羚邦在开展商品授权业务时的重要技能。


 




羚邦的产品


 


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


 


“MEDIAlink,中文名是羚邦,寓意是羚羊飞跃到彼邦” 。


 


羚邦作为一家品牌和媒体内容代理商,会不断在世界各地开拓不同的市场,并开展相关授权业务。对羚邦来说,最赚钱的地方是中国大陆,其次是美国。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羚邦约76.2%的收益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约为3.62亿。


 




 


羚邦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会有不同的策略,目前羚邦重点发展的市场是大陆、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动画片发行上,大陆、台湾、韩国和泰国都有着很大的市场,但是韩国市场又比较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较为封闭,审批和内容当地化较为严格,羚邦没办法靠日本动画片打进其市场。


 


而台湾则是在于历史原因,受日本文化影响比较深,所以台湾是其发行节目的重点对象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大陆的日本动画内容发行市场总收益将由2017年的16亿增长至2022年的33亿,复合年增长率为15.3%。但大陆政策对发行媒体内容实施额外或更严格的法律或法规,则可能会对羚邦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从七月开始,羚邦又开始在大陆发行日本动画节目了,虽然在选片引进方面会更加谨慎,但羚邦依然会重视大陆这片市场。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日本动画代理商羚邦是怎么做到年营收4.76亿港元的?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