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小朋友手中的网红玩具可能有毒 网购需谨慎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浏览次数:517
核心提示:


医生从童童(化名)鼻腔里取出的松子。图/受访者提供


 


 


水晶泥、起泡胶等玩具一直深受孩子的喜爱。随便去校门口的小卖部走走,就会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玩具可以捏成各种形状,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纾解压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但这些热门的玩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水晶泥就曾被曝光含有有毒物质——硼砂。


 


近日,一名女孩在玩起泡胶后双手长满水疱,被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记者调查得知,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例。


 


本报记者:刘双 通讯员:王娇、符晴 长沙报道


 


现在的玩具可谓是五花八门,像“史莱姆”水晶泥、太空沙等软趴趴的“手掌玩具”就成了新晋网红。那么,这些网红玩具安全吗?


 


11月4日,10岁的婷婷(化名)放学后,买了几个“起泡胶”玩,谁知第二天双手长满水疱疼痛难忍,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以来,长沙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已经陆续收治了20余例因玩起泡胶、超轻黏土、橡皮泥、太空沙等玩具诱发接触性皮炎的儿童。专家指出,这些黏性玩具给小朋友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诱发过敏性皮炎等疾病,成为皮肤健康的“隐形杀手”。


 


事由女孩玩起泡胶后双手长满水疱


 


11月4日下午,婷婷和同学放学后在学校附近的商店买了几个起泡胶,回家路上一直拿在手上玩。吃晚饭时,婷婷感觉手有点痒,忍不住抓挠。“刚开始我们也没特别在意,只给孩子涂了些护手霜。”婷婷妈妈王女士介绍,没想到夜里孩子手部瘙痒愈发严重,还出现了双手红肿等情况,于是送孩子到附近的诊所做了简单处理。


 


第二天早上,王女士发现婷婷的双手肿胀得厉害,连手指都不能弯曲了。“一看整个手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水疱。”她说。她立即将孩子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检查,医生诊断婷婷为接触性皮炎。长沙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雷山介绍,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探访不少商店都在卖这些玩具


 


这些有安全隐患的玩具在市面上是否常见?11月6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商店。


 


在长沙雨花区德思勤四季汇商场的一家文创店,记者很快找到了起泡胶。这些摸上去黏糊糊、手感Q弹的起泡胶价格在二三十元不等,还搭配有颜色鲜艳的小亮片等装饰物。


 


一名年轻的女店员介绍,这是目前很火的网红玩具,“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大人也爱玩,可以减压,抖音上还有教你怎么玩的视频”。记者随便拿起一盒,产品包装上标明了厂家和配料表,配料表中大都写着“树脂、(环保)色素、水”等。


 


之后,记者又来到长沙市开福区明德华兴中学附近,在一家文具店也找到了起泡胶,一盒里有四块,包装上的成分显示为液体胶、小苏打、护理液、食用色素、纯净水等。老板告知这一盒售价为7元。看到记者准备购买时,这名老板还特别提醒“别让孩子弄到嘴巴里去了,这个吃不得”。


 


提醒


 


不排除商家在玩具中加化学成分


 


“学校门口出售的部分玩具如果不是由正规厂家生产,或孩子本身是过敏体质,就可能导致患上接触性皮炎的几率增加。”刘雷山介绍,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轻者可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伴有轻度的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


 


“现在市面上这类黏性玩具众多,有的商家为追求更加丰富的体验效果,不排除在玩具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皮肤接触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他说。


 


此外,刘雷山还指出,这些黏性玩具不易清洁,细菌、霉菌易大量生长繁殖,进而诱发皮肤病。对此,他提醒,如果是学习需要使用黏性玩具,除了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之外,还可以先在前臂内侧先贴一小面积试用,观察24至48小时,看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确定无副作用时再继续使用。


 


“玩这种黏性玩具导致皮炎的病例我们经常能见到,而且多数是孩子。”刘雷山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以来,长沙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陆续收治了20余例因玩起泡胶、超轻黏土、橡皮泥、太空沙等玩具诱发接触性皮炎的儿童。


 


对此,刘雷山特别提醒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除了要关心质量,还应特别注意其成分。同时,玩耍后要及时清洁双手,避免黏性物质长时间粘在手上,刺激皮肤甚至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果孩子在选用这类玩具时出现瘙痒、红斑等不适症状,需马上停止接触过敏源,并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切忌自行擦抹药膏,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他说。


 


新闻链接


 


幼童“吸”入松子,睡梦中医生将其取出


 


本报长沙讯  2岁的童童(化名)近日在玩耍时,将一颗松子塞入了自己的鼻腔。“当时我们在家尝试将它取出来,反而把松子推进去更深了。”家长说。于是,家长赶紧将童童送到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五官科就诊。


 


“当时孩子表现得很紧张,一直在哭闹,配合困难,多次尝试未果,我们就建议家长送儿童专科医院全麻下取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五官科医生刘峥嵘介绍,之后孩子哭闹得疲乏了,进入了睡眠状态。这时,家长请求医生在童童睡眠状态下取出异物。随后,医生通过内窥镜,在不惊醒患儿情况下,将尖端朝内“钉”紧在鼻道的松子顺利取出。整个过程历时仅为5分钟。


 


刘峥嵘指出,因大部分异物为患儿自行置入,因此,加强其监护人员培训至关重要。他还特别提醒,因幼儿不能自诉不适,当出现单侧鼻塞、流脓、黏涕或鼻出血,涕中、痰中带血;呼吸音增粗或带哨音;呼气有臭味;外耳道可见栓塞;听力突然下降(呼之不应或反应迟钝)等情况之一或多个情形同时出现,意味着可能其耳鼻咽喉有异物堵塞,这时需要及时送去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刘双 通讯员:刘峥嵘




 
关键词: 网红玩具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小朋友手中的网红玩具可能有毒 网购需谨慎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